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编辑|朴芳
(资料图)
上周的电影市场终于有了点解冻的意思。
在新片《扫黑行动》的提振下,市场在国庆假期后首次出现回暖,周票房回升至1.36亿元。作为最大功劳贡献者,这部影片目前累计票房也已经突破7500万元大关,是国庆档以来市场表现最好的一部新片。
而另一方面,《扫黑行动》也是一部让观众无比纠结的影片。
影片由《反贪风暴》系列导演林德禄坐镇,又集结了不少优秀的演员阵容,还是容易出彩的扫黑犯罪题材类型,基本上已经具备了成为救市小黑马的必备条件。但无论是上映五天各平台均未开分的事实,还是映后层出不穷的负面评价,都在时刻强调着这部影片完成度的有限。
国庆档以来
最强单片遭遇口碑滑铁卢
其实客观来说,在市场低迷、宣发时间紧凑等被动因素影响下,《扫黑行动》的首周票房尽管中规中矩,但算是保持了一部中上等体量商业片的应有水准。
然而口碑层面的问题却是无法被忽视的。
犀牛君发现,此次观众对《扫黑行动》的负面评价出奇的一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第一个短板是作为一部99分钟的长片,《扫黑行动》中几乎所有演员的口型和字幕都存在出入,台词全部由后期配音置换。即便演员表演水平再高,这样的成片还是很难让观众代入沉浸。
第二个短板是影片剪辑混乱。此次公映的成片版本似乎经历了非常繁琐的后期剪辑,最终呈现出来的故事杂乱无章,叙事仓促潦草,完全失去了一部院线电影应有的叙事节奏。
第三个短板来自剧作本身。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扫黑行动》讲述了一场由套路贷引起的连环黑恶事件,通过公安部门对多个案件的逐一侦破来展现我国司法制度的完善性。然而在内容呈现上,影片并未对观众更感兴趣的“恶”本身着重描绘,而是主要聚焦我国司法程序的公平正义。
这显然满足了一部扫黑电影的价值观传达使命。但对于观众而言,无论是脸谱化的、扁平的人物,还是毫无高光的叙事,流水账一般的剧情,都注定了这部影片是一部缺乏看点的商业片。
所以纵然演员阵容再豪华,导演此前的作品再优秀,也改变不了《扫黑行动》根本就不是一部成熟商业作品的事实。
而映后口碑的平庸不仅导致了首周票房走势疲软,也会影响到接下来的票房走势。好好一部阵容优秀的项目,就这样浪费了宽松的档期环境。
其实并不难看出《扫黑行动》的遗憾出自何处。
以上三个问题的出现,无非是初期创作与最终成片的内容方向存在一定出入,只得通过后期手段弥补。一部2020年就开机拍摄的项目,直到2022年11月才得以公映,个中困难,可以想象。
或许为了让这部影片回到安全线内,代价是牺牲了影片的内容性、叙事连贯性,甚至还有人物本身。片中的每个人物都变成了公式化的符号,为了完成剧情任务而存在,把“扫黑行动”真正拍成了一场公式化的科教戏码。
观众最想看的人性纠葛、充满视觉刺激的犯罪场面,《扫黑行动》可能一个都给不到。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本质上还是创作尺度与主旋律表达的失衡。
《扫黑行动》的导演林德禄此前的作品风格是典型的港式犯罪片,其作品中往往有很多对犯罪行为的细节描绘,以及港式反贪片最喜欢呈现的权权、权色交易场景。
将故事场景转换到内地之后,由于影片审查阶段会考虑到对更多方面的影响,很多同类港片里常用的内容创作方式,放在内地就不太行得通了。
相对的,由内地导演吕聿来执导的《扫黑·决战》,就更好地规避了这些风险问题。虽说品质还有提升空间,但就最终院线版本的完成度来说,肯定是优于《扫黑行动》。
如何站上风口?
在选题层面,无论是剧集市场还是院线电影市场,“扫黑”都是当下绝对的创作风口。特别是在剧集市场,优质的扫黑题材项目并不在少数。
若扩大到整个涉案剧维度,国产涉案剧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至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2004 年《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2007 年《停播电视剧〈红问号〉的通知》的发布,涉案剧阶段性退出主流市场,后又在最近几年重回大众视野。
伴随上级政策风向的转变,扫黑除恶这一细分类型在近几年得以进入高产期。像《破冰行动》、《三叉戟》、去年火爆市场的《扫黑风暴》,以及在今年上线的《对决》《罚罪》等项目,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而电影方面,除了去年五一档的《扫黑·决战》与日前上映的《扫黑行动》之外,也还剩一部由《扫黑风暴》导演五百执导的电影《扫黑·拨云见日》等待上映。
目前来看,扫黑电影的主要创作难点在于如何在“扫黑”命题下兼顾商业性与主旋律色彩。
相比较之下,扫黑剧一来拥有更长的发展历史,有更丰富的创作经验,二来剧集本身也具备更充足的叙事空间,能够更好适配各个时期的尺度需求。
而电影不仅要把故事凝练在100分钟左右的片长中,还要接受观众购票入场的严苛考验。因此既要更加到位的前期尺度把控、做好娱乐性与主旋律色彩的平均分配,最后也要考虑审查阶段的后期删改以及对作品完整性的影响。
说来说去,还是回到了创作尺度与主旋律表达的平衡问题。
只要做好这道选择题,在市场风向的迎合之下,创造出一部扫黑题材的爆款电影可能也并非难事。
首先在选题上,扫黑题材项目基本都具备上级部门背书,有真实事件托底。有一个真实的、好的故事基础,就意味着影片有了一半好剧本。
其次在类型上,扫黑除恶题材与犯罪、警匪类型片有天然适配性,适合去做类型融合,具备商业化的基础。
最后制作上,这类项目的前期投入、拍摄周期也比较有限,总体来看成本是相对可控的。这样定位的项目,很容易实现以小博大。
像去年的《扫黑·决战》就是一次典型的以小博大。该片作为国内首部扫黑除恶题材的影片,在去年五一档前空降定档,只有不到半个月的宣发周期。最终该片还是拿到了4.05亿元的累计票房,并且在猫淘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表现。
从《扫黑·决战》中接过接力棒的《扫黑行动》,在内容层面的确是一部有遗憾的电影。但从结果来看,无论是影片的票房表现还是对整个市场大盘的助力,这部影片显然是带来了更多的正向反馈。
而我们也相信,扫黑题材电影,还有更大的市场潜能在等待释放。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
头条
- 进博会各展台上各种直播设备林立 直播成为越来越多外商的选择
- 在整体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继续实行配额免费分配
- 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虚拟现实产业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
- 很多具体制度安排含金量高短期可见成效 有利于解决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问题
- 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章数据库
- 巩固成果守底线为保民生防通胀 前三季度农业收成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 流动性优化定价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科创板做市望迎来增量资金持续入场
- 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7.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陕西外贸结构明显优化
-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显著成效
- 增速较前8个月略降 我国进出口仍有信心克服国外市场压力安全承受能力不会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