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娱乐 > 正文
90后电影制片人张钊伟:第一个告诉导演这个片子很可能会获奖的人
2022-06-15 08:59:3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们的意见。电影节也是有自己品牌调性的,判断了他们的品牌调性,就要动用策略,也是一句话的购买理由去说服别人,这个片子它好的点在哪儿。

电影是一扇门

你还是在传递一点东西

北青报:《海边升起一座悬崖》是讲什么的?

张钊伟:故事发生在一个末日小镇,姚安娜演的这个女孩和她的家人要离开,她去跟三个生命中比较重要的朋友道别,一个告别之旅。故事非常简单,但拍得非常有诗意。导演很擅长做气氛和发现诗意、营造诗意。看过初剪后,我建议把她擅长的那些诗意的部分放大,把在拍摄过程中的一些没考虑周全的地方隐藏掉。后来剪出来一版就比较满意,看完我觉得完全是另外一个片子,我第一时间跟导演说这片子可能能拿奖。

北青报:那你是怎么判断它的?

张钊伟:我觉得这个片子一定程度上关照了新冠肆虐世界大背景下,人类的一些共同情感。

北青报:电影节会在意这些是吗?

张钊伟:因为戛纳还是会更关注全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它会更关照现实。我这个预言,完全出于对这个电影节,或者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我觉得制片人最重要的一点,你看到这个电影,你判断它会适合什么样的电影节,以及它有没有得奖的机会。这个判断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它其实融汇了你所有的人生经历在里面,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你对电影的认知,你对电影节的认知。

其实“三大”电影节在选片策略上都会关照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一旦做到顶尖的电影节,它必须关照,必须引领。因为电影虽说是“造梦”,但它是无法脱离创作者的生命体验的。创作者的生命体验非常强烈地表现到电影里,一定是会比较吸引人的。

像戛纳今年的金眼睛奖评审团特别奖给了《马里乌波尔Ⅱ》,是一个立陶宛导演在乌克兰战场上拍的一些素材画面。最后在他不幸被俘身亡后,他的妻子带着素材拷贝逃出了乌克兰,后来跟另外一个剪辑师把这个片子剪成了。这个片拿评审团特别奖还引起很多争议,很多看了这个片的人觉得很失望,觉得剪得不够好,因为他可能素材也没拍太多,可能完成度也有很多人不太满意,觉得在吃导演“人血馒头”。

但实际上你要想一下这个问题,就是他用生命拍了这部片子,他的生命体验是不是融进了这部片子里?他是不是在这个片子里留下了他个体的印记?这个故事难道不动人吗?你也可以说这个是更打动评委的东西,他们可能是考虑导演不在了,就像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去柏林也拿了奖一样,大家也有争议,说是不是因为导演自杀了,然后才给他这个奖。

我一直说导演去拍个电影,他是需要非常真诚、非常真挚地把自己扒开拿给观众看,明眼人一定是能看到的。他放到那些电影节是找知己去的,很多人看到了导演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所有价值观的呈现、他真挚的内心,这样的东西肯定打动人。拿奖只是说我给了他一个勋章,有一个认可。拿奖也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我们的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这种跨时空的传达,就一个导演都不在了,然后还能用他的作品去传递给观众一些东西、一些价值观,即便他在拍战争,他也在传达一种对和平的向往,这东西本身是动人的。

所以电影有的时候像一扇门,你还是在传递一点东西。

同等条件下

中国电影人是竞争得过别人的

北青报:“这届戛纳,中国导演的成绩都来自于短片:陈剑莹执导、姚安娜主演的《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华语片因此连续两年摘得该奖(去年是中国香港导演唐艺执导的短片《天下乌鸦》);黄树立执导的短片《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获得今年戛纳酷儿棕榈最佳短片;中国导演李家和的《地儿》获得电影基石单元二等奖,本片成本仅5000元;郭容非正在制作的新片《红姐》在第75届戛纳电影节基石单元驻地计划中获奖。

“回望中国短片征战戛纳短片竞赛单元的历程,‘命中率’也算不低:2014年,黄然执导的抽象艺术短片《对荣耀的管理》入围了第67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这是自1965年以来中国电影短片首次入围该奖项;2017年,青年导演邱阳凭借《小城二月》在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短片金棕榈奖,这是继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后,中国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的第二座金棕榈奖;2018年,魏书钧执导的《延边少年》入围了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并获‘特别提及奖’;2021年,中国香港导演唐艺执导的短片《天下乌鸦》再次获得了短片金棕榈奖。今年,《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又把短片金棕榈揽入怀中。”

这是来自我同事今年的报道。读下来的感觉是,不知不觉之中,中国的短片已经这么厉害了?

张钊伟:因为短片它还有一点路径可以出去。我认为在同等条件下去竞争,中国电影人是竞争得过别人的。因为中国人本身就很多,有才华的人,那一定是有一些的。其实很多拍文艺片的,在中国境况是不好的。他没有钱开机,或者没有资源,非常非常困难。

北青报:那像你们的片子不还是在拍吗?

张钊伟:像我们可能还有一些机会,许多情况下,你还得有一些履历,别人才能相信你,来投钱支持你。

其实中国电影人中还是有很多有理想的人,你无非还是不想在世界影坛消失嘛。你是一个中国电影人,还是想呈现给世界一点东西。所谓“要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那我们在做这件事情啊,中国这些商业片能被世界认知的还是少数。

为什么做电影?因为电影是最直观的,你是哪国人都不重要,我把视觉符号、声音放在你面前了,这一扇门是更好推开的。这个传达、这种工具、这种价值观是最容易打通人与人之间壁垒的,是最容易触及到世界不同角落的,那要有人做这种事情,对吧?如果中国全是拍商业片的人,你会发现我们慢慢跟世界完全没有关系了。

我觉得有一些人还在坚持做这个非常小众、实际上在中国已经生存空间比较狭小的事情,本身其实就是在讲中国故事。因为我们身上的故事就代表中国故事;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在中国生活了20年以上的时间。所以其实还是比较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出台更多的政策去扶持这些年轻电影人。否则后面的中国故事由谁来讲呢?我们身上是有中国文化符号的,我们在很努力地做这件事情。但是在主流语境里我们好像消失了一样,这是不利于文化生态的。

我是学比较文学的,我知道中国文学有非常多很好的东西,它们完全没有被国外认知。这个里边是有巨大的翻译成本的,不是说纸面的翻译成本,而是说价值观的嫁接上,它是有巨大的翻译成本的。有没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有的。

你比如说我的毕业论文跟《金瓶梅》有关,是老舍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书的时候,和一个英国人翻译的。那我就发现其实他这个翻译也没有得到多少认知,我的导师们完全不知道我在写什么东西。因为大家文化太不一样了,他们都已经算是世界顶级的了,动不动就会6国语言,是对世界文学都非常精通的人,但他们对中国文化几乎一无所知。那这些东西要谁来做呢?真的不需要一些像我们这样的使者、充当桥梁的人吗?

就中国电影来说,没有在这些重要的国际舞台上去展露自己,你就没有机会把中国故事讲给别人听。所以电影人算是窗口吧。未来还是希望有前赴后继的中国年轻电影人能够把一代又一代的故事讲好。中国在发生什么,得让人知道,对吧?(吴菲)

关键词: 电影制片人张钊伟 国际电影节 海边升起一座悬崖 金棕榈奖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