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标题没写错字。
其次,真的是这么想的。因为,粉圈已经成为内娱最大的毒瘤。称之为粪圈,毫那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看了电影《无名》。
(资料图片)
程耳导演,这二十多年间,他仅有4部影片,《无名》是打磨7年的作品,原本看完感觉很好,却被大片大片的一星搞得目瞪口呆。
初一看,觉得只是在吐槽。但仔细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在针对性。
因为这些一星评价中所用到的话术,基本都是套路的,因为与电影本身的实际质量出入很大。
而且,针对性过于强。
在其他地方得到数据,目前《无名》之所以没开分,是因为一星极端差评占到了60%以上,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60%什么概念,就是在188851份短评中,有超过11万条短评,是一星评价,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甚至十分极端的。
为了搞清楚这是一帮什么人,我去看了下他们的主页,但发现,几乎所有一星评价的人,都显得十分“神秘”。
比如这位来自四川的网友“就爱折耳根”,主页就是私密账号,无法查看。
还有这位来自上海的网友“神奇小松”,在他的主页里,也什么东西都看不到。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网友们本来就注重隐私,对我这种“陌生人”,没必要开放主页?
我们再深扒一下,看一下那些不打一星的网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这位名叫“叶底”的网友,打出了四颗星星,看她的主页,确实是一位资深影迷。
还有这位名叫“首先我不是”的网友,主页也是开放的。
但他对《无名》的评价,也是四颗星。
所以,高分评价无所畏惧,低分评价唯唯诺诺?
这里面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在其他地方一搜,才看到端倪。
有大多数的网友心明眼亮,看到《无名》被黑粉裹挟的事实,并表示,如果一部电影不是由观众来认可,而是黑粉们可以恶意操纵评分 ,那无疑是整个电影行业的悲哀。
也有人在客观评论片中王一博的演技,认为王一博的角色就是这样的状态,而以角色状态去评判一个演员的好坏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是没有脑子的行为。
也有不少观众,看出评价很多都是“针对演员而不针对剧情”的词条,为《无名》打抱不平。
种种结合在一起,《无名》这指定是被黑了。
一大群黑粉中,总有能漏出蛛丝马迹的,后来被扒出,这群给《无名》一颗星的人,和给2019年的年度烂片《诛仙》五颗星的人,是同一拨人。
也就是说,黑《无名》的大多数人,都是肖战粉丝。
问题是,他们从不承认自己是肖战粉丝,打的全都是“路人”的旗号,但微博状态中,却全是捧肖战黑其他艺人的通稿。
比如这位已经成为过街老鼠的“深扒王”。
在别人质疑他组团黑《无名》的时候,他站出来,说自己是无辜的。
当别人戳中他的时候,他有称自己“广泛认老公”,同时给别人一顶“王一博粉丝”的大帽子,一看就是自身网络键盘黑粉。
但互联网不是没有记忆,这位兄台顶着大号的名义,每隔几个小时,就发一条黑王一博的通稿。
这还不算,他的配图,很多都是自己处理过的王一博丑照,本来正常的图片,在他bbc一样的滤镜下变得扭曲,丑陋。
在文字中,极尽阴阳怪气之能事,其实就是在泄私愤。
当然,饭圈恩怨,他喜欢黑谁,喜欢捧谁,跟我没关系。
但我觉得,没必要拉着《无名》做垫背,毕竟,电影背后的工作人员,又没有得罪你,是吧?
从这种人的社媒也能看出,如今黑粉的戾气和怨念,是有多么可怕,路人知道他是黑粉,粉丝知道他是黑粉,连黑粉都知道他是黑粉,但他就是自己不知道。
如果,我们将评判一部电影好坏的权利,交到这种人手里,那才是一种悲哀。
而牺牲品《无名》,确实是无辜的。
电影不应成为黑粉争斗的牺牲品,你们可以头破血流,可以阴阳怪气,指桑骂槐,但请不要污染电影圈。
回你们的“粪圈”去吧,那里才是你们的战场!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