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电影《东北恋哥2》上映,依旧是典型的包贝尔风格。早前,《东北恋哥》的首部网络电影上映,只获得了4.6分的影迷评分成绩,可谓是带来的影迷们对包贝尔及其作品的大量群嘲。这次,包贝尔迎难而上,再次带来《东北恋哥》的第二部。
基于第二部的全部内容来看,该片依旧会出现非常低的影迷评分。而且,“东北恋哥”这个标签,可能会让演员包贝尔和烂片持续地捆绑在一起,造成大量优秀电影对包贝尔这个演员望而却步。而这种局面的出现,和演员包贝尔的个人电影审美意识上的偏差,有直接关系。
【资料图】
我们不妨从《东北恋哥2》这部影片当中,去看一看,演员包贝尔的电影审美意识,到底差在何处了。先说该片的故事内容。在这部电影当中,包贝尔依旧饰演东北小城当中的一个地痞流氓人员,没有正经职业,只能靠打打杀杀糊口。而这个小痞子看上了一个跳舞的姑娘,继而,对女主角展开了疯狂追求。
姑娘的妈妈当然会反对自己闺女和地痞流氓在一起。而姑娘却对这个小痞子动心了。在日常的交往过程当中,姑娘逐渐发现男主身上的痞子性格当中也有闪光点。不过,后来,姑娘的妈妈终于站出来,阻止了他们的交往。而男主认为,自己作为小痞子,之所以得不到爱情,是因为太穷了。所以,小痞子开始赚黑钱,要尽快拿到6万块。
围绕这个赚黑钱的事儿,展开了两个犯罪组织之间的打打杀杀。在影片的故事总攻阶段,包贝尔开启了打斗模式,一个人勇闯敌营,可谓是打了个头破血流。最终,冲突升级,成为一群犯罪人员的打架斗殴。影片在混乱的打斗当中,结束了自己的故事总攻。而包贝尔,似乎也迷恋于这种地痞流氓的行为处理方式。
这样的故事,本身便不宜套弄上“东北”二字。因为无论在东北、西北还是华北,地痞流氓都无法洗白,天天干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即便是男主角认可这种行为,努力为这些行为洗白,但依旧于事无补,小痞子就是小痞子,无法成为真正的大英雄。外加上,这种流氓的泡妞方式,真的是让正常影迷厌恶的。而这种烂俗不堪的故事,套上“东北”二字,更像是对于东北民众的侮辱。
不知道为什么,不少东北籍的演员在自己出演的电影作品当中,总是把东北朴实的劳动人民们刻画成为地痞流氓犯罪潜在分子等等。而没有去过东北的观众们,就因为这些错误的影片,对东北黑土地上热情的劳动人民们,戴上了有色眼镜,以为东北就是包贝尔这类演员呈现的那么混乱呢。
在《东北恋哥2》这部影片当中,令人痛恶,不仅仅是故事层面上,更是价值取向层面上的。包贝尔似乎非常认可这种地痞流氓的行为处事方式,并且以此为荣,在影片当中不厌其烦地展示这种痞子流氓行为,不以为耻的很。正因如此,我认为,包贝尔的这部电影传递了非常消极且错误的影片价值观——地痞流氓行为,到什么时代,都不应该被歌咏。
当然,从表演的角度上讲,包贝尔这位演员确实非常适合“东北恋哥”这个小流氓的角色。不知道为什么,这位演员身上,自带着一股子对于流里流气特征的驾驭能力。这种流氓气息,也造成很多观众、影迷对于包贝尔缺乏基本的好感。目前互联网上,就此认定包贝尔没有演技,是烂片代名词的,不在少数。显然,对于网友们而言,流氓文化是不被接受的。
从演员创作角色的角度上讲,包贝尔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认可这种低级趣味层面上的流氓文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确实有一部分人是活在“流氓文化”当中的,并且最终成为危害社会的人员。而这些人,是值得赞扬的吗?还是应该反思,他们为什么就成了危害社会的人了呢,流氓文化本身是不是需要警惕呢?
《东北恋哥2》的作品当中,和包贝尔的表演当中,没有这种对于“流氓文化”的反思,反倒是出现了错误的洋洋自得。这种洋洋自得,属于电影工作者的不负责任。《东北恋哥2》这样的作品,缺乏正向的价值影响力。(文/马庆云)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