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就是在最后时刻,我们终于迎来了又一部春节档的重磅影片,它就是——《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相关资料图)
至此,2023年春节档的格局基本形成,一共7部影片,几乎都是大体量的商业电影,神仙打架格局再次形成。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史上最猛春节档。在这里,番茄君大胆开麦:《中国乒乓》很可能成为今年春节档的一匹黑马。
为什么这么说?
既然敢入驻春节档这样一年中竞争最激烈的档期,那《中国乒乓》肯定不是泛泛之辈。
从主创看,院线已经很久没有邓超导演的电影上映了,憋了这么久,超哥就在憋《中国乒乓》这个大招。
从阵容看,既有邓超、孙俪这对娱乐圈知名的演员伉俪参加,又有许魏洲、段博文、蔡宜达、丁冠森这样的潜力新人参与,甚至还有吴京的惊喜加盟,算得上是国产电影中的顶配。
从题材看,关于国乒题材的影视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这次能将国乒的历史改编成电影,是我国体育题材电影的一次突破,也是中国励志电影的一次有益尝试。
不少观众都以为乒乓从不败的时候,《中国乒乓》却还原了90年初,国乒从跌落谷底到重回巅峰的热血故事。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中国乒乓》都有和其他电影掰一掰手腕的能力。
番茄君有预感,电影中的故事,是国乒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逆转夺冠,而戏外,《中国乒乓》也会在不被观众看好的情况下票房逆袭,成为春节档的黑马。
如果片中的故事穿透次元壁与现实不谋而合,那何尝又不是中国电影的一次美谈呢?
《中国乒乓》刚刚宣布定档,就有不少观众已经迫不及待了。
有观众直言满怀期待,一定会带家人去观看。
有观众认为,从预告看得出,《中国乒乓》这部影片非常真实,一定要去影院感受。
也有观众非常喜欢体育题材,当然也包括讲乒乓球故事的《中国乒乓》,
更有观众有和番茄君一样的预感,觉得不被看好不一定就不能成为黑马。
也有人从《中国乒乓》项目放出时,就盼星星盼月亮盼上映,如今终于定档春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网友们都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对于《中国乒乓》的意见,不过这些观点中,也有一些嘈杂的声音,甚至有不少对电影的误解和攻击。
对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在没上映之前就抱有极大的恶意,是不客观和不理性的,也是对主创和观众的不尊重。
番茄君大概翻了翻,对《中国乒乓》的质疑,基本聚焦在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也正是番茄君想跟大家掰扯的。
其一,有不少网友认为,要支持国乒,就应该去看比赛,而不是去看电影。
这种观点其实不在少数,有不少观众高举自己是“乒乓球迷”的大旗,对以乒乓球为主题的《中国乒乓》大加抨击,并呼吁观众,“看体育电影,不如看比赛”。
这种论调表面上看义正辞严,但非常荒唐。它的谬误之处在于:电影和原型,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但总有人非要把二者强行对立。
按照“看体育电影,不如看比赛”的句式。我们可以这样造句:
看战争电影,不如去关注打仗;
看消防员电影,不如去围观救火;
看医疗电影,不如去观摩手术……
现在你能感受到这种论调的不妥之处了吗?
其实,与这种论调相反的是,好的战争电影会让人们更崇拜英雄,好的医疗电影会让人们更尊重医生,好的体育电影,会让人们更关注比赛。
因为电影这种载体,它里有人物,有情节,有特定环境,也有服化道呈现,观众不会带着对专业比赛的抵触心理去看,反而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运动,感受运动的魅力。
电影比专业的比赛影响力更大,番茄君相信有不少观众,爱上足球是因为《足球小将》,爱上篮球是因为《大灌篮》《绝杀慕尼黑》《灌篮高手》,爱上拳击是因为《洛奇》《百万美元宝贝》,那有没有可能,有小朋友因为看完《中国乒乓》而爱上乒乓球呢?
所以,番茄君有理由相信,《中国乒乓》会让那些平时可能不看比赛的人去了解国乒的历史,甚至因此关注乒乓球,喜欢上乒乓球。
而且在春节档这样的档期,一般都是一家人一起观看电影,这对乒乓球运动和文化的传播,简直是完美的契机,这也正是《中国乒乓》最大的意义。
正如有的观众所说,看电影和看比赛并不冲突,自认为是真球迷的观众,大可以去看比赛,而想看电影,想通过电影了解国乒的观众,则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电影,为什么一定要站在专业人士的角度,去抨击电影呢?
其二、抓住预告中演员的扮相和肤色攻击电影角色和演员。
有观众只看完预告,就因为许魏洲的肤色问题,开始对电影疯狂抨击。
他不仅攻击许魏洲像“老鼠”,还批评他没演技,眼神里没有信念感。
实际上,许魏洲在片中,饰演“五虎将”之一的马文革,许魏洲的扮相,是根据当年马文革的真实形象和马文革自己的描述确认的。
通过对比图不难发现,许魏洲和当年的马文革,无论在肤色、神态还是外貌上,都十分相似,这一点也得到了马文革本尊的盖章认定。
因为那时候国乒队员大多在室外训练,而且那时候的队员没有防晒措施,所以大多数皮肤黝黑,有的甚至被紫外线晒伤,所以“黑”是常态。
马文革和化完妆的许魏洲坐在一起,两人肤色不相上下,应该说电影中的还原还是比较准确的。
《中国乒乓》是体育题材的励志影片,并不是偶像剧,角色肯定不是以“美”和“帅”为主,而是要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人物原型,呈现当时人物的状态,才能将故事拍到最好。
许魏洲为了塑造马文革,下了不少功夫,不仅在外形、肤色上,在眼神,技战术上也经过了苦练,动作甚至得到了马文革的认可。
而网友们随便一句攻击,就将演员的努力全部抹杀,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对他肤色的攻击也可以说毫无理由,就是横加指责,对电影本身抱有恶意而已。
这种恶意,对《中国乒乓》,甚至对中国电影的进步,是毫无裨益的。
其三、没有用原班人马,就是对乒乓球功勋的不尊重。
有不少观众将《中国乒乓》和《夺冠》做对比,认为后者用了原班人马,前者却还在用演员演绎,是“没必要”的。
也有观众在电影还没上映的时候就打了“差评”,认为用演员演绎真实的运动员,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可电影作品,不是纪录片,电影没有对任何真实负责的义务,它跟小说一样,都是艺术作品,需要有合理的艺术加工。
再者,当年参加过那一届的原型人物,不像女排姑娘们一样还正值青春年华,他们大都年事已高,已经没有了当年年轻时的激情,更没有那时候的容貌。
马文革已经55岁,王涛已经56岁,就连刘国梁,也已经47岁,成了网络上调侃的“不懂球的胖子”。
如果请他们来演三十年前的自己,观众难道不会觉得假吗?
对于艺术创作,我们大可不必如此吹毛求疵,而且主创人员也知道原型人物这个问题,所以在拍摄过程中,他们请了马文革做技术指导,也请了当年的“五虎将”一一现身说法,还原当时的情景。
电影不是纪录片,我们还需要对电影多抱有一些宽容,好好欣赏电影故事,这样才能收获更多。
不过,除了这些“挑刺”的网友,不少网友对《中国乒乓》还是很期待的。
尤其一些真正热爱乒乓球,希望乒乓球好的影迷们。
距离春节档还有两周时间,说实话,番茄君已经等不住观看《中国乒乓》了。
要普及乒乓球运动,永远不能只靠专业的比赛,比赛太过小众,运用好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乒乓球才能有更大的传播能量。
希望《中国乒乓》能完成展现中国乒乓球魅力,提高观众对国乒历史认知的使命,也希望春节档的它,能取得好成绩!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一一)
关键词: 中国乒乓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