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娱乐 > 正文
2022年最后几天,电影人在海南聊什么?
2022-12-26 13:12:54 来源:腾讯网

谈国际化,是为了给中国电影寻找路径和增量,但当国际销售发行显然还未到能给国内电影带来大量实际价值的时候,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国际视野”,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资料图片)

版式:王威

‍‍‍‍

基于不同的平台和目标,每个影节都有自己的核心发力点;对于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而言,如何站在国际视野上为国内电影产业发展赋能,显然是他们更着重的议题。

在今年的国内影节中,这显然也是非常难得的关注点——在不少参与海南影节的电影人看来,近几年中国与外界的格局非同以往,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亦有论调认为全球化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种大环境下,海南影节重提国际视野,是非常需要勇气的。

我们也看到在这样的框架下,海南影节围绕其间电影创作、电影重要视角探索等方向,聚拢了国内外电影上下游众多重要的决策者和创作者,通过多个论坛进行了充分的行业探讨。落在新旧年交替电影人重整旗鼓之时,这必然会带来很多的新启发。

“国际视野”与中国故事创作的关系‍‍‍‍‍‍

三年的疫情期,在许多电影人看来,也正是一个冷静思考期。

尤其是当疫情之前,我们的国内电影似乎已经发展到近十年二十年的顶峰,我们的票房、银幕数动辄数一数二,而成绩掩住了真正的差距。今天我们谈中国电影的“国际视野”,首先就需要厘清概念,理清思路:谈国际化,是为了给中国电影寻找路径和增量,但当国际销售发行显然还未到能给国内电影带来大量实际价值的时候,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国际视野”,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逸松看来,“国际视野应该是一个手段,而不是一个目的。国际视野是我们要看到世界现在变成了什么样,有哪些新鲜的技术、新鲜的方案,大家在表述和关注哪些话题;知道我们哪里缺,我们得学什么,我们怎么补足自己。看到这些,是为了我们能从别人身上吸收技法营养,为了让电影工业和电影市场更积极更有效的一种手段、方法和选择;是为了让我们能做出更好的电影、更好的故事,而不只是为了让我们的电影卖到海外去”。

著名美术指导韩忠也犀利指出,我们现在正处于“旧法已废,新法未出”的状态。他认为中国电影曾经的三个国际化辉煌时期,是有核心东西的——“第一个阶段我们有强烈的民族性;第二个阶段香港电影的崛起,它形成了一个在当时能够跟好莱坞抗衡的一种方式;第三个阶段是第五代导演的崛起,我国电影人在那个时代带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坚定表达”。而相比来讲,当下中国电影要寻得真正的国际位置,其“法”还需要行业共同进行探索。

导演、编剧章明也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电影生态环境下,其实大多数走向国际视野的反而是那些底部小制作公司,他们可能更愿意保持自己的原创精神,秉持人类共同的价值。因此中国电影走向国际,最为基本的就是要立足底部,要培育好的土壤让各种想法、各种创意能够在此生根发芽。”

这些观点的提出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它甚至有一种“点醒”的意义,值得人们去重新审视全球产业中,中国电影目前在哪,又应该是什么。并且其中还再次点明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无论国际化或本土化,无论未来要融入或想引领,依靠的首先都是中国自己故事的讲好。

编剧、监制张家鲁就认为,因为三年疫情的关系,“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价值观或者价值体系在打碎又重组的一个阶段”。他结合当下的进行时提出一个问题:《阿凡达2》最近上映,我们忽然觉得它不太好看了,有的人觉得太长,有的觉得故事老套,票房也不如预期,这跟十二三年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这很有意思,以往我们说的所谓国际化很有可能就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因为疫情的关系,因为整个国际局势急剧变化之后,我们可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过去我们二三十年都在学习所谓美国类型电影的说法,但是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学习过程,我们是不是有这个机会停下来去想一下,有没有更适合中国观众的故事讲法。我们如果能找到这个讲法,能不能把我们的价值观或生活形态推广到世界——可能我们未来面对的是这样一个挑战跟历程。”

在这样的思路下,张家鲁从内容创作角度提出,“不要去考虑影片的类型,所有的创作都是一样,要先从讲故事本身维度去讲好它,这是生存的需求,我们需要在电影市场上生存下去。无论商业类型电影还是作者电影,先锋性和创新性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学好莱坞,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

章明也同时强调:“电影创作需要共性和个性结合在一起,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跟外界的交流。因此,电影必须要有自己跟其他地域的差异,这样才能促成交流,才能建立起作品的个性。”

而在今年中国电影的状态下,许多电影人尤其强调要先恢复好国内,再定位好强化好自己的优势,继而才能真正回到国际中竞争。

新丽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新丽电影CEO李宁就重点提到:“我觉得当下更为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中国观众回到影院,喜欢看我们的电影,这样我们从学术研究、创新、投资、制片到宣传、发行、放映的完整产业链才能复苏。现在的电影企业活下去是第一位,但是我们怎么活下去,其实就是在不遗余力地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要强化自己所擅长的类型片打造,这样我们才可以走向世界。”

在与李宁持同样观点的前提下,制片人张宇在海南影节上还代表创作者们大力发声呼吁:“我觉得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很多有趣的人物离不开有趣的选题,相对宽松的土壤能够让我们在这里面挖掘出有意思的东西,这是当下所有电影人、所有导演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发自内心所期望的。”

新思潮中,女性电影与电影女性的变化‍‍‍

当想将中国故事真正讲好,一个愈加重要的视角与议题,就是关于女性——女性今天在电影中应该有什么样的形象,女性主题电影要如何创作,以及如何在行业中让更多的女性创作者、女性从业者发挥价值。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女性故事今天热到很容易被用为“红利”之时,海南影节上电影人们对上述三个问题有着更深入的纠偏、思考和探讨,为后续的女性电影故事展开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以往影视行业存在着对于女性题材的忽视,这是整个行业都需要去深思的,而近几年越来越多丰满的女性形象出现在大银幕上。我可能下一步会更多地考虑女性题材电影。”浙江天光地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严从华在影节论坛上代表很多传统的从业者,传递出了这样的声音,主动反思了过去影视创作中“重男轻女”的问题现象。

今天的女性电影、女性故事创作,一方面是现实题材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半故事来源,另一方面来讲,它的存在性也将决定电影文化,还能否在当下的社会文化思潮变化中,真正地参与好,产生自己的社会价值。

很多从业者已经开始重点思考,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变化问题。

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冯伟总结了随着社会商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近二十年来好莱坞银幕上率先兴起的女性人物形象变化——“典型从本世纪初开始,像《古墓丽影》《生化危机》都是大女主担当的,承担了救世主的角色;包括动漫,早期像《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女性都是很弱的群体,都是作为被王子拯救的对象,而到了本世纪初一批新的导演出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拿了奥斯卡最佳女导演的《勇敢传说》,再到最近几年的像《疯狂原始人》里女性的角色和《驯龙高手》里女性的角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对女性银幕中形象的认知,她作为救世主、生活的主导、命运的主宰形象出现。再加上最近几年像漫威英雄里的一些角色都变成了独立的女性英雄,DC电影里的神奇女侠,都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冯伟还特别提到了《花木兰》等关于中国传统故事的新演绎中,所透出的思想变化。“迪士尼新的这部《花木兰》里已经弱化了她的感情戏,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女性来写,在大的环境里面她是被当成独立品格的人来写的,没有一定说这是女性、她应该怎么样。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好莱坞在讲述女性故事的时候不一定要用女性视角,只是把一个宏大的故事背景通过女性来演绎,将女性闪光的东西发挥出来,这是我们要好好琢磨的。”

在冯伟看来,女性形象无所谓国际审美,因为审美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并且,现在国外看中国女性的形象也更加具象化,“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中国传统女性贤惠、善良,这都是美德,但这不是她生活的全部,她生活全部的追求、她对整个世界观的看法其实跟男性是一样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研究员秦喜清也提出,“女性形象有两点特别重要,一个是解放性,女性需要认识到新的发展的可能性;一个是超越性,要实现自我——表达这两点在当下的世界影坛中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共鸣”。

而关于从何处去找到真实有力量的女性故事来源,去完成更好的创作,严从华和冯伟都认为,中国现实的发展具有足够的深度,中国有足够的社会、经济、文化包括人文发展的土壤,去产生这些好的女性故事;我们应该要多在现实题材上挖掘女性题材,而它给电影领域带来的也将不仅仅是女性视角。

比如以国外两部非常优秀的女性主角电影《永不放弃》和《乔的奋斗》为参考,它们就符合前文所说的,借女性角色演绎的是独立人格,讲述的都是小人物对精神的坚持、向理想的奋斗,很有时代性,也很有共情力。在这样的创作下,女性故事实际成为的是脱离了性别视角的大众故事,女性故事也有这样的巨大能量。

在这其中,本身就作为女性创作者的作家饶雪漫和导演王丽娜特别强调,一定要把女性真实的成长凸显在大众面前,这是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创作。

饶雪漫指出,当做这些创作时,更要多给女性创作者机会,因为唯有她们是真正懂得女性自身成长议题的,她从自身经验就深深感受到,很多年轻女性导演、女性创作人的加入,会给作品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冯伟也持同样观点,他看到大量在世界范围内接受教育和进行实践的中国女性影视工作者,包括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多种功能角色,在女性故事要成为影视重磅内容的今天,他相信这批从业者的加入、成为创制核心,会给整个中国电影生态带来新的化学反应和催化作用。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