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娱乐 > 正文
【直播】藤井树x口袋电影x电子骑士:我们看“阿凡达”时是在看什么?2快资讯
2022-11-28 06:44:14 来源:腾讯网

《阿凡达:水之道》终于定档了,距离2010年《阿凡达》的上映已经过去了12年。从1902年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开始,我们就通过电影想象另外的星球文明,很多导演都用星球叙事发挥了电影极致的魅力。


(相关资料图)

上周的“藤井树说电影”直播间里,藤井树小姐和口袋电影、电子骑士一起聊了《阿凡达》,那时候还不确定能不能在电影院和《阿凡达2》见面,我们在期待中回顾了12年前关于《阿凡达》的一些记忆和感受。

《阿凡达》的观影经历

1

藤井树: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是《阿凡达》,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2010年1月2日,《阿凡达》在中国大陆上映,盛况空前,当时的辉煌景象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关于《阿凡达2》的上映,我们也是充满了关注和期待。为什么我们对《阿凡达》的感情如此强烈,它对于电影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今天交流的主旨。首先请大家都来分享一下,2010年《阿凡达》上映的时候,你们分别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情景?

口袋电影:记得当年我在太原读高中,网络没那么发达,手机还是诺基亚。学生时代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电影院观影,印象很深的是那时候打开手机网页,看到的大部分信息都和《阿凡达》有关;身边看过电影的同学会热烈讨论,市里的影院也每天都有人排队买票观影。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切实地感受到《阿凡达》的火爆。

电子骑士:那时候我在北京,当时在《环球银幕》杂志社工作。因为工作原因,我关注《阿凡达》比较早,09年初的时候,外媒就对这部电影展开了报道,说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D效果如何惊艳,对影史影响多么剧烈。当时我们已经看过《泰坦尼克号》,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是个大导演,看到外媒对《阿凡达》的高度评价,作为业内人士,我们还有些半信半疑,想象不出3D效果到底能有多不一样。09年底,《阿凡达》在海外正式上映,马上大爆,引进国内以后,就像口袋说的,一票难求。

我记得第一次看《阿凡达》是在北京的华星,那时候北京的IMAX很少,我去过华星以后,发现大家都在讨论IMAX的观影攻略,以前的观众从未想过这些,《阿凡达》上映后,引发大家关注到观影的技术问题。当时的华星是北京最早的一块IMAX,已经有点旧了,亮度不够,于是大家蜂拥去抢电影博物馆的票,那里的巨幕影厅有北京最新、最大、最亮的IMAX银幕。我印象很深的是,因为太过火爆,根本买不着票,临近春节,北京下着雪,我们赶到电影博物馆,就在雪地里等着,是张小北给我找的票,非常不容易。后来看到梅雪峰写文章说,他也是从张小北那拿的票。

在电影博物馆看过第二遍后,真正体会到了这部电影的好,它的3D效果惊人,在那之前大部分电影的3D给我的感觉是在小盒子里的立体,《阿凡达》则是整个空间的包裹,是完全不同的观影感受,我那时候才明白外媒的称赞意味着什么。

藤井树:2010年我在《优家画报》,当时的办公室在淮海路上,距离人民广场一站地铁,人民广场有一个影院叫和平影都,这家影院在2010年《阿凡达》上映的时候一战成名,排队买票的人在楼下的来福士广场门外绕三圈,媒体连续好几天报道,称电影票比春运的火车票还要难买。我当时也做了一篇报道,统计数据时发现,2010年1月份,全国共有13块IMAX银幕,这当中有3、4块还是在科技馆和博物馆中,属于科教性质,商业用途的IMAX银幕不超过10块。

《阿凡达》上映以后,IMAX就大刀阔斧地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中国影院的硬件升级,就是从《阿凡达》开始。我当时也是第一次在电影院体会到沉浸式观感,银幕里的一切就在你眼前,在潘多拉星球,各种生物飞来飞去的时候,我旁边的小孩就站出来去抓,之前看电影从未有过这种感受。

《阿凡达》的技术革新

1

藤井树:我觉得影史上有两部影响力蔓延全球的电影,它们的感染力和卖座程度不分国界、不分文化、不分种族,一部是《泰坦尼克号》,一部是《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是经典的爱情片,《阿凡达》则让全球人民知道了什么叫3D,什么叫IMAX,什么叫IMAX 3D。想问问骑士,《阿凡达》在技术上到底做了哪些革新?为什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对口袋来说,《阿凡达》的技术革新,带给你的直观感受有哪些?

电子骑士:银幕背后工业制作的东西,很多观众是后来才意识到的。现在大家都知道,拍电影很多商业大片要做Preview,预览,先把这部片子用3D动画的方式简单做出来,导演就能看出哪些地方要加特效。但《阿凡达》是12年前的作品,那时候还没有先做Preview的概念,并且《阿凡达》也不是Preview,它是即时Preview,这意味着演员在表演骑龙的当下,卡梅隆的银幕上演员就是骑着龙的,只不过龙的形态还相对简陋,看到的画面除了不够精细之外,和成片是一样的效果,这在当时只有卡梅隆的团队能做到。其他电影都是演员先表演,拍摄完成后再找特效公司合成。卡梅隆为了拍《阿凡达》,自创了一套拍摄体系,真正做到了“所见即所得”,他看到的就是电影要呈现的,这是非常厉害的。

这样拍出来的电影,后期很少会出现问题,因为在拍摄阶段都发现并解决了。很多商业大片不可避免的例如:渲染有问题、视角不对、近大远小的比例有误等情况,《阿凡达》都没有,做得特别完美。我们一直强调它的3D是真3D,因为很多电影是由2D转换的,先拍2D,再做个简单的重影。而卡梅隆是全片IMAX双机拍摄,又是绿幕,又是加特效,IMAX的摄像机还很大很沉,多亏他有自己的一套系统,不然拍摄会非常非常难。

记得当时有一个新闻,卡梅隆为了让《阿凡达》的首映达到最佳效果,地点选在伦敦,而非美国,因为全球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影厅能达到他的要求。首映特别提到,伦敦帝国电影院联合杜比和Barco特制解决方案,因为卡梅隆这个技术狂人,把3D做到特别完美的地步,所有画面都为3D去设计,打造从头到尾真正的立体感。12年过去了,3D效果能比肩《阿凡达》的,依旧没几部电影。

口袋电影:就如两位老师所说,当时IMAX的银幕很少,我们很多观众看不到《阿凡达》这部电影的标准规格。但也是因为它太火爆,哪怕是普通影厅,排片依然是满的,就算知道观影效果会打折扣,观众还是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大部分观众都没有戴着3D眼镜观影的习惯,大家发现不戴眼镜的时候,画面是重影的,戴上眼镜,电影里的一切瞬间立体起来,都觉得很有趣,会一次次摘下眼镜,又戴上。影院里弥漫着这种新奇、快乐的氛围。

《阿凡达》用现在的话说,是真正做到了破圈,当时不只是业内人士和年轻人在关注、讨论它,社会上各个年龄段的人都知道它的存在,没有观影习惯的人也愿意走进电影院,体验3D的效果。《阿凡达》改变了大众对电影的认知,原来电影可以这样拍,原来这种技术叫3D,原来我们可以从电影里获得这么丰富的感受。《阿凡达》之后,国内IMAX的银幕越来越多,新建的电影院会专门设置IMAX影厅,很多后来引进的电影,知道3D在中国很受欢迎,会专门做3D或IMAX版本来上映。这些都是由《阿凡达》而来。

《阿凡达》的故事价值

1

藤井树:《阿凡达》把很多没看过电影的观众带进了影院,大家意识到原来有电影要戴眼镜去看。记得我推荐父母去看,我妈开始时觉得头晕,因为银幕非常大,不适应,投入进故事之后,又觉得很好看、很神奇,好奇电影到底怎么拍的。对很多从未进过电影院、从未看过3D的观众来说,第一次3D观影的经验就是《阿凡达》给的。我觉得《阿凡达》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地方,是它的故事本身也很好,非常通俗,老少皆宜,和技术高度统一。

电子骑士:卡梅隆是讲故事的大师,他的电影故事都讲得很好,本身也是很优秀的编剧。有的观众觉得《阿凡达》的故事比较简单、老套,事实上,如果这个故事换一位导演讲,未必能做到卡梅隆这样动人。卡梅隆讲故事的功力很高超,懂得在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该感动的时候感动,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162分钟的片长,不会让我们觉得拖沓或疲惫,这是他叙事的厉害之处。此外,为什么大家觉得老套,因为《阿凡达》是个民间传说式的故事,非常简单、传统,正邪双方截然对立,主角觉醒捍卫家园。电影无意去讲述现代的、触及人性的、有很多层面的复杂故事,卡梅隆更乐于用通俗的文本承载技术内涵。

《阿凡达》的星球生态

1

藤井树:《阿凡达》的故事表达的是普世价值,保护家园、环保意识、和平与爱等等,它不是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拍,它传递出的价值观是全球性的,这也是《阿凡达》能在全球都大卖的重要原因。

我曾看过一篇《阿凡达》幕后制作的报道,当中提到卡梅隆严谨把控了潘多拉星球的每个细节,他结合科学依据对这个异域世界进行大胆想象,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有现实基因,它们不是电影的道具和布景,而是拥有姓名的生灵万物,是文明的遗产。纳威人怎么生活、怎么呼吸、怎么繁衍;潘多拉的大气成分、生物属性、磁场漩涡效应;彼得·杰克逊的维塔工作室和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等48家公司、庞大的科学顾问团队以及1858位工作人员共同创造了《阿凡达》里的一切。这带给我特别大的触动,导演不只是在讲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他是在革新电影的创作方法。

电子骑士:我最近正在翻译卡梅隆的一本设定集,当中有他最开始做电影的时候画的一些设定画。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号》中Jack画的那幅Rose的肖像,其实是卡梅隆自己画的,他是个不错的概念设计师,很多电影都是自己做的设计。那本书里卡梅隆写到他很早以前做的设计都用到了《阿凡达》当中,换句话说,卡梅隆为《阿凡达》的设计做了十几年的积累和沉淀。

我看到很多惊喜的细节,甚至细微到我们意识不到的部分,比如《阿凡达》里的石头,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阿凡达》,卡梅隆曾明确指出他不要地球上那种普通的石头,所以最终电影里出现的都是嶙峋的怪石。我看了他的画才知道,电影的呈现可能不及他准备工作的十分之一,连一闪而过的生物,他都画出了样貌,起了名字,介绍了特性。

藤井树:所以其实早在那个时候,卡梅隆就构建了《阿凡达》的宇宙。拍一部电影做到这种程度,就知道他为什么能这么成功。

转载声明: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今日话题

看《阿凡达》时你几岁?在干嘛?

关键词: 口袋电影 电子骑士 詹姆斯·卡梅隆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