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娱乐 > 正文
陈可辛出走,尔冬升新片雷声大雨点小?香港电影衰落得“不冤”
2022-11-07 05:49:24 来源:腾讯网

文|令狐伯光

前几天,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上线网络了,这部电影当初上映时票房一般般,口碑7分多点还不错,讲的是“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如果要我个人评价还是部可圈可点的剧情片吧,但说多好又不至于。


(资料图片)

最有趣的还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香港导演尔冬升,他会拍这部电影除了当初参加《演员请就位》答应自己的学员的团建,还是有尔冬升本身也和蒙古后人有些关系,同时这也算是一部任务片。

看过尔冬升发的幕后视频就知道,他拍这部电影时谈不上有多爱,但还是尽心尽力完成这个作品。有点像《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之于林超贤,《智取威虎山》之于徐克一样。但是同样是主旋律,终究没能成就《山海情》《觉醒年代》这样的作品。

现在香港电影人是北上也不太行,陈可辛又出走海外,香港本土电影又越来越不行了。

香港电影和香港电影人为何衰落的话题,我个人也写过很多遍了,从人才衰落,经济衰落,再到工业技术衰落都写过一遍,这里从另一个重要的角度分析一下吧。香港地域环境导致的香港电影人的眼光和格局问题。

香港电影为何能够创造“神话”?因为和内地是息息相关

现在我们都知道香港地方太小,人的视野和格局也小了,拍什么都带着一股江湖气。就像之前拍的什么《见龙卸甲》《关云长》根本没有拍出三国时期那种波澜壮阔的感觉。这几年更甚,翻来覆去就是张子强、三大探长那点题材,要没这几个人,估计这两年香港人都不知道拍什么片子。

但是在当时大家并不觉得香港地方小,人口少,香港早期的优秀文化产品,其导演演员编剧都来自大陆,自身经济发展有碾压之势,导致了数百万人口的文化输出13亿人大陆的反常现象。

香港一直都是利用大陆的巨大资源和需求,做了一个转手贸易商发展起来的,一旦大陆开放,需要通过香港来联通世界的渠道需求就降低了,香港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香港电影人一直没认清自己的地位,在机会最好的时候没把握住深度融合到大陆的市场中,依然固执地相信香港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是“狮子山下”的精神引导下成功的,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注意:这个没有认清自己的地位,和香港电影人不思进取不是一回事情。

港片的辉煌和没落都有客观时代原因,并不是单纯港人不思进取造成的。香港电影的繁荣是中国大上海的内地影人南移,出生于内地迁移至香港的导演、编剧、演员在50-70年代,在香港建立起了庞大而有活力的制片厂和院线,70年代香港电影进入黄金阶段。

香港武侠功夫片塑造的王羽、姜大卫、狄龙、李小龙、罗烈、陈观泰、傅声等武侠功夫影星不仅风靡东南亚日韩也进入欧美澳市场。

70年代后期武侠片则陷入低迷,风月片,三级片,搞笑粤语片大行其道,独立制作大行其道,就像《李焕英》票房可以赢过《红海行动》,《小时代》票房高于《英雄》一样。大片输给了小制作,大明星也输给了小角色。

70年代未期成龙、洪金宝的搞笑功夫片在80年代延续了功夫片的热潮,80年代三级片,僵尸片,鬼片,惊悚片,警匪片,家庭搞笑片盛行,影视歌三栖明星的群星电影占据了主流,这时期各种类型片百花齐放。

但是港片跟风严重,什么类型火就一窝蜂拍同类型的模式不变,与最初武侠功夫片盛行10年最终走向没落一样的套路。

武侠功夫片在10年期间拍了上千部类似的剧情功夫套路,什么菜经得起吃十年?

僵尸片、鬼片、枪战片、赌片、无厘头电影、武侠片、动作片都是集中投味,一个题材搞死再换另一题材,每个都火极一时也很快落幕。

至今港片还有什么题材没拍过?除了香港因为技术达不到的科幻片,动画片都拍过了。

《澳门风云》炒的是赌片的旧饭,偏偏又超不过原本的经典,尴尬无比。《无间道》很火,但与老港片的警匪片比胜在何处?

其实好莱坞大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好莱坞胜在一直有创新的题材,科技和超人系列。内地有历史、神化和战争及庞大的市场。虽然限制严重,但是刚刚崛起的市场下还是可以更新换代。

不信你看《战狼》《万里归途》的现代军事动作片;《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的中国科幻,陈思诚的《唐探》《误杀》的悬疑推理,《人生大事》的剧情片等等。

那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最根本的问题是香港人的格局有问题,眼光有严重的问题,背后就是历史环境原因殖民化思维严重,俨然英国人(或者美国人和加拿大人)自居,英国产业空心化,金融立国,香港人也跟着英国不劳而获的思维走。

经济下行,人才青黄不接?这些才不是香港电影衰落的“根本原因”

英国世界500强基本都是垄断性巨头,特别是金融巨头,英国产业结构已经脱离实体了。如果香港当时走韩国和新加坡的实体化路线,也就是走高科技路线,那么深圳的生态位就是香港的了。

可是香港人骨子里没有志气,不相信中国人可以与欧美竞争。

台湾还有些科技产业,香港呢,只知道炒地皮。97回归后,按理说香港具有先天优势,国际港口世界金融重镇,有政策有资本,结果内地轰轰烈烈的网络弯道超车过程当中,创造了天量的财富,却没见到香港的一丝影子。

这种眼光真是让人无语,如果香港不只走金融路线,以这个历史机遇在剥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军高科技领域,那么香港会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引进优质的大陆人才,那么现在深圳的成就完全可以由香港实现。

但香港人骨子里改不了市井气,有人可能会说内地不允许什么的。

绝对不是不允许,是香港的宗主国英国本身制造业和高科技不行,特别是电子领域,台湾和韩国是承接美国的,这里存在宗主国的路径依赖,香港依赖英国,台韩依赖美日。英国可以对香港产业导向,但在这个导向下香港人其实还是可以发挥一定主观能动性的,但香港人没有这个主观能动性。

英国人再导向,如果香港人有一定主观能动性,香港也可以在高科技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哪怕那时英美再打压,但是我们没有看到香港在这个方向的发展成果。

更主要的问题还有香港人自己和大陆划定界限,如果有香港资本家有着眼于中国大陆的市场和人才的话,香港必然可以在部分高科技领域有所作为,特别是97回归后,主要问题还是在香港人自身。

不仅仅是香港资本家,很多普通香港人内心也是如此,然后香港的资本家和市民想要在这个秩序下进行利益最大化。由此香港人错失了时代,香港正在落后于时代,中国大陆复兴的时代。

以影视文化而言,这些年香港人才发现自己拍的电影,内地观众已经不喜欢看了。

香港电影的衰落,是时代影响,还是香港电影人不争气

说到底,香港电影人衰落,哪怕北上内地都拍不好内地电影,这些都是眼光和格局的问题。内地市场小的时候看不起,到了内地市场开始有潜力的时候看不出,几十年的优越感蒙蔽了香港电影人。

九几年黄金时期,满足于卖好台湾和东南亚市场,一套电影老板能赚它一两千万就成了票房冠军,永远拘泥于那点市场。就算后来真的懂得北望神州,都是带有一定不屑和自视过高的情绪的。

TVB就是明证,掌舵人一直用完全会计的手法来管理公司,时代变了不跟着变通,看现在那边的艺人也只有以前的老艺人才有在大陆市场说话的实力,新的谁还认识谁?

如今的港片题材仅仅局限于警匪片等题材,如果能出一部具有旗帜影响力的、揭露现实问题,同时还是正确道路的文艺作品,港片可能会迎来新生。虽然这边限制严重可能不太好拍,但如果能拍了呢?

别说香港人自己能意识到“屁股”这回事,只怕内地网友都不信他们能拍道路正确的作品吧。

最后,我一直觉得因为香港电影的积累,很多观众有情怀滤镜可以理解。但最逗的还是有不少网友把香港电影衰落归咎在内地挖人才,你们也不想想,要不是还有个内地市场加上几亿情怀粉支持,多少影帝影后大导演老戏骨,早就喝西北风去了。

关键词: 香港电影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