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娱乐 > 正文
环球快看:《绿皮书》导演新作,这次引发的争议似乎更大了
2022-10-27 17:47:06 来源:腾讯网

有没有哪部电影评价很高,但你不喜欢?


(资料图)

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多。

其中,或许有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绿皮书》

在豆瓣上,超过150万人打出了8.9分,位列Top250第57

《绿皮书》在商业和口碑上的成功是不争的事实。

但,给予差评的也不少。

自2018年上映以来,就有不少主流媒体和观众批评。

尤其在美国,许多黑人观众表示很不喜欢这部影片。

在他们看来,片中的故事回避了真正的问题,是一种过度修饰的「美式主旋律」

当年,在《绿皮书》拿下奥斯卡后,黑人导演斯派克·李也表示不满。

公开表示,是裁判吹了黑哨

四年后,《绿皮书》导演又如法炮制了一部新作归来。

这次,引发的争议似乎更大了。

今天,鱼叔就来说说这部新片——

《史上最棒的啤酒运送》

The Greatest Beer Run Ever

在「讨大众欢心」这件事上,导演彼得·法雷里似乎摸得门清。

《绿皮书》就是很好的范例。

有尖锐的社会议题——种族歧视。

有反差的故事设定——白人给黑人当司机。

有诙谐的喜剧段落——吃炸鸡。

有凝练的台词金句——

「光靠天赋是不够的,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

还有大团圆式的温馨结局。

这些都是《绿皮书》最讨巧的地方。

用轻松温情的方式,包裹一颗严肃、尖锐的内核。

获得大众的喜爱,也是自然。

《绿皮书》成功之后,导演不慌不忙。

四年之后,才推出了这部新作《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

这一回,不讲种族。

改讲战争

故事背景回到越战时期。

美国大批青春男儿被征召入伍,派往越南前线参战。

主人公奇基,成了不用上前线的幸运儿之一。

但他心中,一直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始终坚信越战是一场正义之战。

因此总是替上前线作战的好兄弟们感到骄傲。

某天,酒过三巡。

一群人聊起远在越南的朋友,心里一阵感慨,他们一定很想念家乡的啤酒。

这时有人提出,有办法让他们喝到就好了。

在特别的气氛之下,奇基自告奋勇做了那个大冤种。

「不就是去越南送啤酒嘛,很容易,我去。」

酒吧老板见状,立马顺水推舟,给了啤酒又给了名单。

第二天,所有人都知道了奇基要去越南。

于是纷纷找上他,托他带东西给自己的孩子。

信件、项链、袜子……等等。

昨天的一时口嗨,瞬间变得骑虎难下。

耿直的奇基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于是他背上一大包啤酒,买了一张去越南的船票。

说走就走。

到了战场,奇基见人就发啤酒,也见到了几个发小。

而大家的反应都无比相似——‍

你脑袋坏了吗?

你一个不用上战场的人跑来战场?

只是为了送啤酒?

不过,就是这么个脑子缺根筋的奇基,给好友们带去了家乡的味道。

让前线的战友感到欣慰。

奇基不断送着啤酒,也不断深入战场,见到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渐渐地,他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这是一场荣誉之战。

直到,看见战地里好友的沮丧神情。

在迷失荒野遇到越南小女孩时。

他看到了小女孩眼中的恐惧

在被误当CIA,坐上审问俘虏的直升机时。

他看到真CIA,毫不留情地把俘虏从飞机上扔了下去。

从战场死里逃生后。

他看到美国军方在新闻里一派胡言。

种种见闻,刷新了奇基对这场战争的认知。

他曾经对这场战争的支持,也逐渐动摇。

整体而言,本片所表达的主题并不算新鲜。

几十年来,好莱坞拍摄的越战题材数不胜数,而且大部分都是将反战作为内核。

这部片其实和《绿皮书》一样,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找到了一个真实的「好故事」

首先,主人公都是一个混得不太好的小人物

《绿皮书》里,主人公利普的家庭经济紧张。

他必须到处打零工,赚钱养家。

本片中的奇基也一样。

没有工作,整天宅家啃老。

喝酒,闲逛,睡懒觉。

用现在的眼光看,他就是个典型的「废柴」。

其次,主人公起初都怀有某种偏见

《绿皮书》里,利普一开始有着鲜明的种族歧视。

看到家里的杯子被黑人用过。

转身就把杯子扔进垃圾桶。

到了《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奇基一开始则与反战派形成对立。

看到自己的妹妹去参加反战示威,立马上去破坏。

接着,他们都糊里糊涂地卷入一趟在他人眼里十分离谱的旅程

比如《绿皮书》里,在那个种族歧视十分严重的年代,利普一个白人要去做一个黑人的司机。

不仅要随时听候差遣,还要帮助他处理一路上的麻烦。

本片中更加夸张。

奇基一个根本不用上战场的人,竟然主动去前线。

而且还只是,送啤酒。

离谱吗?

相当离谱。

最终,他们一定是做成了这件离谱的事

依靠于,他们身上某种不起眼的特质

《绿皮书》里,利普虽然本职是个普通的酒吧保安。

但他具有非常强的解决麻烦的能力。

而《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里,奇基的特长恰恰是他的憨傻和耿直

因为所有人都会认为,没有谁会傻到一个人来到战场前线,只是为了送几罐啤酒。

这种憨傻劲儿,让别人都误以为他是个说「暗语」的CIA特工。

从而使得他在前线上一路畅通无阻。

最终,他将一件不可能的事件,变成了可能。

扭转了自己的偏见。

获得了自己的救赎。

大团圆结局。

对于这样的套路,不少人并不买账。

一方面,人物的转变轻描淡写,不够深刻。

对于这类具有某种偏见(种族主义、战争主义等)的主人公,导演通常都塑造成了一种「愚而不恶」的人物。

他们被生长环境和社会舆论,限制在某种狭隘的观念里。

但本质上,其实有着最朴素的善恶观。

在这样的设定下,他们的偏见被化解得非常容易、迅速。

但,这种快速、简单的化解,实则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或者说,这种人物的转变,根本不能代表大多数顽冥不化的偏见者。

而更温吞的是,影片结尾当奇基平安回到故乡,并没有做出特别的改变举动。

只是与家人拥抱和解,回归温馨。

似乎,电影更看重的主题,是一个不参战的白人废柴的自我救赎。

另一方面,对于反战的核心表达避重就轻

在美国,反越战是一种非常主流的题材。

而且,用戏谑、调侃的黑色幽默来展现这一主题,也很常见。

早在1970年,《陆军野战医院》就用了这种手法。

讲述一群军医在越南战线后方不务正业,各种自我娱乐。

1987年,《早安越南》。

罗宾·威廉姆斯饰演一个妙语连珠的军方电台主持人。

此外,还少不了库神的《全金属外壳》。

横扫全球的《阿甘正传》。

用荒诞的喜剧方式,来表现荒诞的战争。

《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与它们的立意有些相似。

可惜的是,力度却远并没有那么强。

影片对于战场的呈现,都是点到为止。

相比许多越战题材电影,残酷和震撼程度完全无法比拟。

无论是黑幕的揭露,还是价值观的输出,主要靠记者口述。

此外,电影在简单俗套的情节里,各种插科打诨,也消解了真正严肃的反战议题。

一部拿越战做文章的电影,重点偏移了「反战」,放在了「有趣」。

特别是在结尾的描述。

战场上的朋友,全都安全回家。

还重点提了一嘴,戒了酒。

大团圆的温馨,化解了所有对战争的控诉。

对于反战的表达,已经淡化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所以,影片被说成是「美式主旋律」,并非毫无道理。

不过,这种老套而又稳妥的表现方式,从根本上确保了电影能达到一个最重要的效果——

降低门槛,迎合大众的审美趋向

在许多人看来,影片的处理方式恰到好处。

可以让大家跟随着一个安全、轻松的奇基视角,稍稍地从这场荒诞旅程里,触碰一点战争的真实。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影虽然老套,但很有用

褒贬不一的评价,最终让电影的口碑变得分外尴尬。

烂番茄新鲜度只有41%,观众打分91%

反差极大的评价,正对应了媒体、影评人,和普通观众。

更有意思的是,本片在国内外口碑相差很大。

豆瓣评分7.8

IMDb,只有6.8

足以可见,多数国内观众还是很喜欢本片的。

这恰恰也反映出了一个讽刺的地方:

当美国影评人在批评这部电影不够有新意时,我们却渴望这样一部电影的出现。

这样的落差可想而知。

关键词: 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