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穿着黑色的正装,手持证件,微微低头,走过警戒线,那份自信从容……想起来了吗?25年前的港片《鉴证实录》,有多少人尤其是女生跟我一样,被陈慧珊饰演的女法医聂宝言飒到至今都难以忘怀。所以,当《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以下简称《法医季》)一开播,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为怀旧情结点击。当然,能够回忆《鉴证实录》的最起码是一拨八零后的中年人了,而仅凭“法医”一词就能涉及的推理、悬疑、探案等领域,引发起的神秘感、紧张感、刺激感等情绪,已经足以聚拢更多的关注。
但是,《法医季》不是一个影视剧集,它是《初入职场的我们》这档求职类综艺节目的第二季,“求职”是它的目的,“职场”应是它的关键词,且比起法医这个行业,“职场”才是与观众连接更紧密的。还没完,《法医季》归根到底是一档具有纪实性的真人秀类综艺节目,它还有综艺节目要遵循的诸多要求。很显然,《法医季》背负“三重使命”:从“法医”入手调动观众的兴奋点,通过“职场”引发观众共情共鸣,最终完成“综艺节目”以娱乐性和话题性为核心的自我修养。
三重使命如何平衡,可以说是节目组自己给自己挖的坑,只不过陪跳的还有观众。作为观众,我还试图去解决这样一个始终萦绕在脑海中的问题:我不是法医,我知道这个需要验尸的职场必然不是我的职场,那你想让我看到的这个职场跟我最真实的关联到底在哪里?
面试
《法医季》开篇就是入职面试,现实中职场的标准动作之一,也是一个为节目效果设置的戏剧情境,且是统领全季的总情境。首先,一个非常明确、很有吸引力的行动目标摆在应聘者面前——最终通过实习转正的人可以拿到两家知名单位的双offer。再者,八位素人应聘者,或成熟稳重,或活泼开朗,或为理想而来,或为生计而忙,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需要“铺垫”的前史,都有需要扮演的个性。两位导师,绝对的业内大咖,但也不得不应节目所需,以一庄一谐的性格反差来寻找些综艺感。四位考核助力团成员,因纯外行的身份而具有“打破”功能,某种程度上充当观众视角。
三组人物叠加,构成三组人物关系:充满竞争意味的同事关系、略含师生成分的上下级关系、带有引导性和解读性的观演关系。此外,针对这场面试,又通过两个有悖常规的“不可能”制造话题。其一,通常情况下的面试几乎不可能出现两个应聘者同时进考场。节目以同一所毕业院校、相似的学习经历、年龄差距最大、学历差距最大四个标准,两两成组同时考核,显而易见的是想要制造“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效果。其二,像向琴琴这类学历尚浅、专业不符的应聘者,通常情况下在人事部门筛选简历的时候就已经被淘汰,那么之所以还将其入选,且不出所料地成功晋级,也预示着节目最终要在向琴琴身上完成“菜鸟逆袭”这样具有戏剧性的人设翻转。
这个有综艺趣味,但又并不十分“抓马”的开场,观众是能够感受到的。这是节目组通过构建一个相对套路化、脸谱化的职场,弱化法医通常会带来的严肃、冰冷、神秘的印象,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赋予观众可以与之共情的权利。
专业
接着,在实习生的入职会上,周亦武教授提到了一个数字“15”。“15”意味着什么?人体所有器官的重量跟15的倍数有关。例如:大脑1200克到1500克,心脏300克,左右肺300克,肝脏1500克,每个肾150克,脾脏150克,甲状腺30克等。一个简单的数字,却深藏玄机,由此,在后续实习生参与的案件中,各种生冷知识应接不暇:冻死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当处于最后的麻痹期时会出现面肌痉挛,产生似笑非笑的苦笑,这居然与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所映照;通过咬痕可以判断牙齿的缺损程度,从而确认死者的种族、性别、年龄和生活习惯等等。
相比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带给观众的头脑冲击,法医所展现出的超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心理分析能力无疑更令人叹服。第5个案件《乡村怪事》,刘良教授追问徐梓童该如何判断出受害者是否因二氧化硫中毒而亡时说道:“眼睛不要光盯着屋里烧的炭,能不能从死者身上找到二氧化硫?”一句话直击思维方式的要害,让人顿时有打开天灵盖的感觉。随着案件的进行,无论是大咖还是萌新,法医在知识储备及专业技术上展现出的种种高能已成碾压之势,在观众如饥似渴地接受这番知识轰炸的此时此刻,什么职场打工人选择内卷还是躺平,什么综艺节目要不要去流量化都不重要,我只想知道,没有水也可以溺死的干性溺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此处,《法医季》没有将关于职场的讨论引向很多当下流行的话题,而是很直接地展现了法医这个职场的真实模样,即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打工人”要拥有无限趋近于精准的专业能力,这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被无数次的失败和无数次的成功反复折磨才有可能获得。当然,绝大多数的职场不需要通过验尸证明自己,但绝大多数职场的底层生存逻辑却同样与个体能力息息相关,这恰恰比节目开篇为观众设定的那个看似熟悉的职场情境,更能引发观众真实的思考。
价值
通过《法医季》观众清晰地了解到,“还原真相,提供证据”是法医的工作内容,“为生者权,为死者言”是法医的职责与使命,也是贯穿整季节目的主旨立意。同时,节目通过真实案例,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法医的工作状态,以及背后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与艰辛——他们薪水略低,环境艰苦,深入基层,频繁出差,在医学领域相比临床和科研,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又都稍显不足……就是这样一群人,做着这样一些事,使“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这句喊出来都会让人泪目的口号愈加震撼。
在行业外也颇得流量的法医秦明曾这样评价过法医这个职业:一双鬼手,只为沉冤得雪;满怀佛心,唯愿人间太平。这句话精准而直抵人心,他那紧握手术刀的手,能够丈量世间的公平与正义,为岁月静好默默负重前行的就是眼前的这些人,才让我们有机会去收拾那散落在职场的一地鸡毛。
同在职场中寻找人生价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动人的字眼。但同为职场中人,我们仿佛都能看到:向琴琴身上有股劲儿,让她为了能更接近法医行业而去殡仪馆工作;屈轶龄身上有股劲儿,让她坚定、专注又饱含温暖;刘朝谕身上有股劲儿,让他刻苦钻研,如永不停歇的“内卷机”;刘良教授身上有股劲儿,让他签署死后遗体捐献的协议,以用于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他们身上这股劲儿,明澈而炽烈,极富感染力。没错,对法医事业的热爱就是他们身上共同的这股劲儿,也是《法医季》对于职场讨论的终极话题,同样是与观众有密切情感连接的话题。
写至此处,我本想用呼唤热爱的文字来结尾,但细细想来,谁不知道热爱很香呢?但我们可能不敢试探它真正的温度,担心那只是感兴趣的一个瞬间罢了;我们也不敢把它踏实地放在职场接受检验,担心它会被残酷的生存压力磨掉最美的颜色。我们因未知而选择接受胆怯,但愿意从心底仰望那些为热爱而绽放光芒的人,为他们的幸运鼓掌,为他们的勇敢喝彩。(谷依曼)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